栏目: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作者:余建祥   热度:

  我们说一个人废了,一个隐含的前提是,他本来可以的。在教育上我们一直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现实中,多数孩子最终走向平庸。那么,这些“天才”是怎么被“废掉”的呢?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对家长有所启示。

  一、只顾眼前,不看未来
  多数人关注的都是眼前的问题和利益,而忽略了更远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的选择往往是短视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事后诸葛亮和后悔:假如当初我……
  在孩子的教育中,多数家长都是关注孩子眼前的成绩,而不是未来的发展。现实是,孩子的学习并不是为了马上进入眼前的社会,而都将在十几年后才正式步入社会,面向未来的现实,而不是眼前的现实。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会发现很多父母大量的努力基本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比如,你希望孩子将来当个公务员,有个“铁饭碗”,但新西兰的人工智能公务员都已上线了;你投入大量时间让孩子练琴考级,而不是提升音乐素养,人工智能机器人弹钢琴,让朗朗现场都惊呆了……
  只顾眼前,不面向未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几乎多数家长都在犯这个低级错误,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尤其致命,因为多数行业、职业都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巨大冲击。

  二、封闭强化学习的通道
  在学习或接受信息中,只愿意执行最简单的第一步,却不愿意执行接下来更为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如只听不说、只看不写、只学不练,还麻痹自己说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实际上,这种浅层的学习遗忘极快,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天天学英语,却从不写英语文章;天天学语文,却从没写过有点质量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天天花大量时间背诵,却从没有深度思考所背诵的内容等等。
  很多孩子学完不复习,听明白了就当掌握了。殊不知,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听懂到掌握是需要必要的复习、训练、思考的。很多知识学习完后,明明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但也从来都是学了不用,这样学习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应用,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有一肚子学问,却无应用能力,成为“书呆子”。

  三、拒绝思考,只接收“快餐信息”
  只愿意接收信息密度低的信息,如无需太多动脑的视频、图片,以及深度较浅的娱乐、八卦、体育新闻等,不愿意接收信息密度高、需要思考后才能吸收的信息(如课程、知识框架、思考文章等)。
  由于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所以如果完全隔离了这部分内容,基本也就隔离了进步的可能。
  这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电视剧、玩手机,而不愿意去看一些值得学习的课外知识,拓展知识视野了。而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差距,会让孩子在十几年的学习后,造成天堑鸿沟的重要原因。

  四、沉迷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
  有意无意地寻求用很小付出获得很大“回报”的偏方,哪怕回报是虚拟的。这种行为会提升自己的兴奋阈值,让人越来越不容易拥有成就感,从而越来越依赖虚拟的成就感,陷入恶性循环。
  症状轻的:沉溺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加快时间流逝的速度,使得「成功」来得更快)、种马小说(意淫人能轻易获得想要的东西);购物等。
  症状重甚至犯法的:赌博(轻易获得「金钱」)、色情 / 吸毒(轻易获得「爽」的感觉)等。
  我们知道,学习相对是比较艰辛的,要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通过游戏这种虚拟世界,可以很容易就获得“成功”的感觉,毕竟游戏就是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吸引玩游戏的人的。这也是很多孩子极易沉迷游戏,而不愿意把精力花在学习上的重要原因。

  五、只相信过去的经验,不求改变
  在学习中,习惯了一件事情的流程后再也没想过如何改进,只会机械地重复,然后感觉自己很充实,毕竟每天都在学习不是。这就会导致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低效重复的学习上。到最后,看上去每天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但其实进步空间非常小,挤占了真正可以让自己前进的空间。
  一般来说,所谓的“学渣”,一定是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上存在很大问题,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只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或自己太“笨”,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所以只是简单地将孩子送入辅导班了事,而不是去真正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辅导过的大量从“学渣”到“学霸”的案例,都是从根子问题着手,从而让孩子迅速从“学渣”蜕变为“学霸”。而现实中,通过补习,从“学渣”变成“学霸”的案例极少,即便有这样的案例,也不是辅导的的功劳,而是孩子可能因为某个偶然因素,触发了孩子的学习内在动机。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重重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从根本原因着手,去改变孩子糟糕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思维等关键因素,而不是盲目地相信补习、辅导,或借口孩子太“笨”,而放弃从根本着手改变孩子,最终让孩子沦为平庸。

  六、习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
  这种表现有两类:
  ① 习惯于拿自己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不擅长的东西比较,从来获得「比别人强」的错觉(如:和运动员比学习成绩,和学霸比体育);
  ② 习惯于拿别人做事情 A 的时间来做事情 B,来假装自己在事情 B 上做得好。如:学习任务没完成,但我看书了(可能是休闲类书籍);作业没做,但我帮父母倒水或做饭了;预习工作没做,但好歹记了一个单词等。
  孩子一旦通过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的时候,就会满足眼前,而不思进取,从而错过了改变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最终差距越拉越大。

  如果你对未来感到迷茫,说明你需要静下心来学习了;如果你感觉学习困难重重,说明你需要停下来改变自己了,而不是沿着固有的路径盲目前行。

  想要脱离学习的困境,可以关注国际前沿的学习力教育体系。会学习,所有的功课和学习都将变得简单而明了;会学习,每个孩子都是学霸。(余建祥)


  作者简介:余建祥,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专家。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余建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

    下一篇:余建祥:如何利用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