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作者:余建祥   热度:

  伊顿公学,全世界最显赫的贵族子弟学府。自1440年亨利六世创建以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个贵族男校,而且更被称为“世界级精英人才的摇篮”。英国众多皇室子弟和历史名人曾在伊顿公学攻读过。英国有20位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都是该校的毕业生。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成绩大都优异,被公认是英国最好的中学,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埃迪·雷德梅恩、休·劳瑞,《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等。也是英国王位第二号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

  伊顿公学名为“公学”,实际上是一所私立中学。亨利六世将之命名为“公学”的原意是为贫穷学生提供免费教育,让贫穷孩子也能进入该校读书,作为进入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的预备学校。不料到了17世纪,伊顿公学反而逐渐成为英国最著名的贵族学校,因为贵族子弟都以能够进入这所学校为荣,争相入学,形成一种高贵气氛,平民子弟反而可望不可即,致使该校逐渐变成一所等级森严、面向贵族子弟开放的学校。

  伊顿属于私立学校,原则上是面向公众招生,但要符合“财”、“才”二字才行。一个学生每年两万多英镑的学费(包括住宿费),令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伊顿是如何把初入学的许多还没有集体生活经验的13岁家中宝贝,转变成离开伊顿时的18岁谦谦君子的呢?那就是在伊顿的6年让每个学生完成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伊顿的校规严格,却不痛苦。比如,一年级学生入学,校方的第一个措施是,家长前三周一律不准探望,要把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扳”过来!在不准你留恋父母温情的同时,学校给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的温暖。学校还把各种娱乐、体育和业余生活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长知识而又有趣的活动之后,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

  象伊顿这样一所世界顶级贵族学校,我们想象中应该是设施先进、生活优越,事实上却恰巧相反,伊顿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更艰苦。而正是这样严格的训练,和真正贵族精神的培养,让这些初入学的家中宝贝,六年后蜕变成了真正的社会精英。从印度王子到阿拉伯王子,美国的富豪、亚洲的赌王,都把孩子送到这里。

  而中国有一个突出的现状是“穷人家的富二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已逐步消除贫穷,多数家庭已步入小康甚至富裕阶段。即便家境一般的家庭也有一定条件让孩子享受较好的生活。相较于那些家境优越但有优患意识、把自家宝贝送入伊顿公学锤炼的家庭,中国是整体失智。

  其实相当多的教育问题,都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比如说“意志力”这个最宝贵的品质,在物资匮乏的时代,基本是由自然教育来完成的。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社会现实会给每个人都上了生动的“意志力”课程:平时你想吃好吃的,没有,你可以等过年,于是你忍着(不忍也没用);你想要一个玩具,对不起,家里没钱给你买,你哭闹也白搭,你还是得忍着;你要买一本连环画,家里也没钱给你,但你可以用一次次买文具剩下的钱攒起来,也许三个月、半年后你就能买一本连环画了,但这中间你还得控制自己不要把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零花钱买了糖吃;……

  所以,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多数孩子的意志力教育都是通过自然教育来实现的,家庭根本不需要专门对孩子进行意志力培养和教育。而现如今,多数家庭已步入小康甚至富裕阶段,于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买,甚至孩子还没提出要求,我们就有可能提前满足孩子,如这个玩具真不错,给我们家孩子买一个!意志力自然教育的场景已然缺失,而科学的家庭意志力培养体系又没有,必然导致我们的多数孩子意志力极度薄弱。而面对这群脆弱的孩子,很多学校为了安全起见,甚至连长跑项目都取消了(曾有一些学校发生学生长跑猝死事件)。

  伊顿公学这样的世界顶级贵族学校,给我们所有的中国家长提了个醒,别忘了最根基、最重要的教育:意志力的培养。如何将意志力教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不抵触地快乐接受意志力教育,这是所有中国家长必须面对的重点教育课题。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们的意志力教育课程:《如何培养孩子超强意志力》。(余建祥)

 

  作者简介:作者余建祥系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意志力训练专家、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专家。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余建祥:家庭教育中的顶层设计

    下一篇:余建祥:家长如何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和应对孩子玩电子游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