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原标题:志愿填报成生意?人生规划不能指望“速成”

  高考临近,“志愿填报”作为一门生意,进入了人们视野。在各大平台上,从数百元的智能填报,到上万的一对一指导,各种志愿填报服务销售火热,服务内容包括推荐院校、讲解专业、填报技巧、答疑解惑等等。

  在报志愿这个高考的“第二战场”上,如何平衡城市、专业、成绩,让自己的分数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位考生都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卡。再加上心甘情愿为孩子人生大事慷慨解囊的家长,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市场选择。但目前看来,这一行业显然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根据《北京晚报》记者拿到的价目表,单独志愿填报一对一指导的价格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而且“一坑难求”。

  而与如此高昂的费用相对应的是,所谓“高考志愿填报师”“生涯规划师”的含金量并不高。事实上,“高考志愿填报师”根本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之列,意味着这一行业还未形成统一标准,指导者专业与否全靠机构的一面之词。

  媒体调查发现,大多机构招聘都“对专业和学历都没有要求”,“专家”经过短暂的培训就能持证上岗,甚至其中一些只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照着机构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这样缺乏专业性的高考指导,究竟是货真价实地为学子提供帮助,还是贩卖焦虑的“财富密码”,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对于那些满怀期待购买服务的考生和家长来说,“破财”已是小事,若是听信了错误指导与真正合适的高校失之交臂。

  去年6月,教育部就曾发布预警称,此类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已经近在眼前,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也要提前作好准备,加大巡视和监管力度,对乱收费、虚假宣传的机构及时取缔查处,防止学生和家长掉入陷阱。

  也要看到,从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到结合社会需求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再到具体的系统操作指南,高考志愿填报并不是一时一刻赌博式的决定。因此,还有赖于家校合作,发挥力量,把更多功夫“下在平时”。

  例如,现实中,很多学校的规划指导课流于形式,甚至没有配套的师资和教材,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如果生涯规划教育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自己兴趣和专长所在,自然能在志愿填报上多一份从容,而不是焦虑地投向社会机构寻求帮助。

  归根到底,购买服务无可厚非,但也应当强调,就算生涯规划师的咨询水平再高超,“速成化”的服务也无法取代考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过程。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别让“毕业大片”涂黑了年少记忆

    下一篇:发挥高校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