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闻翟
1950年6月,朝鲜北南双方军事对峙愈演愈烈。6月23日,南朝鲜李承晚军队在三八线附近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使战争形势更加紧张。6月25日,北朝鲜方面先发制人,于当天拂晓全线发起进攻,朝鲜内战全面爆发。 中国总参谋部情报部获悉麦克阿瑟正计划在汉城附近的仁川港组织登陆,准备南北夹击北朝鲜军队。毛泽东预感到,中、苏如果不出兵,北朝鲜方面将危矣。到那时美国从北面打过鸭绿江,台湾的蒋介石从南面反攻大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就有被颠覆的危险。于是他力排众议,决定向朝鲜出兵,并责成周恩来召开紧急会议,具体讨论出兵朝鲜问题。 13兵团临战易将 7月2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国防委员会会议。 这次会议开了两天,会上周恩来提议出兵朝鲜最好还是启用四野部队,因为朝鲜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与东北相近,四野的部队里东北人多,又在东北打过仗,到朝鲜后容易适应那里的环境。林彪当即附和,其他人议论了一番也认为启用四野的部队比较合适,于是一致通过。会议责成林彪以军委的名义调动部队,首先调中南军区13兵团在东北布防。毛泽东批准了这个决定。 13兵团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兵团司令是黄永胜,所属38、39、40军3个军军部当时分别驻在信阳、漯河、洛阳。在接到命令后的次日,这3个军即开赴东北。可是兵团司令黄永胜却没有去。原来林彪在会上一个提议改变了他的命运。 林彪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十分敏感的临阵易将问题。他说,鉴于13兵团有可能先期入朝单独对美军作战,而兵团司令黄永胜对如此大规模的异国作战指挥,似乎难以胜任。 因此,他主张让15兵团司令邓华接替黄永胜的职务,让黄永胜到15兵团去当司令。同时为了便于指挥,让13兵团机关原班人马与15兵团机关互换。由15兵团政委赖传珠率15兵团机关原班人马组成了13兵团总部,立即由广东开赴东北。 黄永胜也是林彪的老部下,别人一时对他还不太了解,因此会场上有点议论纷纷,临战易将毕竟历来是兵家大忌。罗荣桓在会上支持了林彪。他是四野的老政委,一直是管干部的,现在又是总政主任,说话很有分量。结果会议批准了林彪的提议,毛泽东后来也批准了这个提议。 邓华临危受命 林彪为何要在关键时刻让邓华替下黄永胜呢?这其中的奥秘鲜为人知。 林彪在东北四野当司令时,手下有12个纵队司令,邓华是其中最能打仗的猛将之一。 黄永胜曾在四野3纵当过司令,林彪对他的印象是打仗还可以,但谋略欠足。最典型的是辑安(今集安)一仗,结果黄永胜没打好,歼灭仗打成了击溃仗。 林彪提议邓华替换黄永胜,是要邓华给四野争光,不能让四野的部队在朝鲜给他“林总”丢面子。 洪学智被拉上阵 邓华接到命令后,火速来到北京,林彪这次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接见了他。邓华提了几个问题。邓华说,现在13兵团的3个军已经开到东北,可兵团机关还在广东,一时还来不及过去,东北的部队没有人管。因此,他要求军委给他调一位兵团副司令,在他先期入朝前管理部队。 林彪听了,想了一会儿说,兵团副司令你自己选一名报来,参谋长我看就调12兵团参谋长解方去好了。邓华当即提出,希望军委调他当15兵团司令时的老搭挡、15兵团原副司令洪学智任13兵团副司令,两人再配合一次。林彪听后,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那就让洪学智去吧。 几天后,邓华打听到洪学智到北京办事,就在当时的前门车站等他。洪学智刚一下车,就被邓华截住,邓华神秘地说,林彪有事要找你谈。到林彪家,林彪开门见山地说,要调洪去东北任13兵团副司令,并说车票已经准备好了,下午1时就走。 洪学智知道林彪的脾气,平时很少说话,一旦开口,就很难挽回,于是,只好服从。 林彪装病求脱身 做完了这些,林彪总算松了口气,现在他要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他知道下一步毛泽东要登坛拜将了,自己很可能是毛泽东心目中的上佳人选。但他不想去。他自认是个功成名就之人,去朝鲜实在是风险太大,弄不好会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再说他对出兵朝鲜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只是毛泽东已经定了大局,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因此,三十六计,还是走为上策。他让秘书找来当时的总后卫生部长傅连给自己检查身体,让傅开了一纸自己需要去苏联治病的诊断证明。 傅是20世纪30年代跟随毛泽东的随军医生,是毛泽东信得过的人。他对林彪的病情诊断主要是:当年“平型关大战”后,被晋军误打一枪留下后遗症,怕光、怕水、怕风,需要去苏联治疗。毛泽东看了林彪的证明也不便再说什么,只好同意他去苏联治病。毛泽东本来打算请林彪挂帅出征的,林彪一走,他只好让粟裕去,不巧,这时粟裕又在青岛病得不轻,毛泽东只好决定请56岁的彭德怀领兵出征。 摘自《老干部之家》闻翟/文
·上一篇文章:孙立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下一篇文章:周总理的幽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gu.cn/news/jsgushi/0732818484193BIE0G473J733H172F7.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张雄文 |
佚名 |
佚名 |
蛊惑于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