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
提到昭明太子,自然会想到《昭明文选》,这是一部研究先秦以来中国文学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他的风雅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了,还是对当时世道浇漓的讽刺。有人称他为文人太子,有人赞其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有人文气息的太子。这种赞赏只是以他的《昭明文选》为前提,他的仁厚、孝义、睿智只是做了个简单的铺陈。这位太子的死似乎对梁朝没有什么损失,可却对整个人类是一大损失。
洁身而去(1)
公元531年三月,梁武帝太子萧统在他所建的后池游园。他先是在岸上走了一会,接着就想下池去采摘荷花。陪他上船的人看他心不在焉,就有些担心。他们知道,最近宫里的诸多传言或多或少地对这位太子产生了一些影响。雕着鲜艳花朵的船行驶到池子中央时,忽然船身一震,萧统因为正站起来摘一朵荷花,重心不稳,掉进了池子里。船上的人吓坏了,慌忙跳进水中救太子。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太子弄到了岸上,经过一阵摇晃叫喊,太子醒转过来了,忽然就很痛苦地叫了一声:腿。
众人一看,太子的腿鲜血淋漓,可能是被池子里的植物刺破了,众人又把他扶回寝宫,有人就想去报告给皇帝,被太子拦住了。太子说,父亲已很忙碌,何必为这一点小伤去惊动他老人家呢。
但许多天后,伤口仍不见好,腿又肿了起来。梁武帝见太子多日不露面,就派使者过来探问,太子只好以偶感风寒为借口打发了使者,并勉强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父亲自己是小病,不要为自己担心。
可到了四月份,病情突然恶化。太子在床上几乎不能动,浑浑噩噩。侍从们不忍心看到太子这样,便找一个人偷偷地去告诉梁武帝。梁武帝闻讯后,立即赶过东宫来,是时,太子已永远地离去了,年仅三十一岁。
梁武帝痛不欲生,老泪纵横。下诏书让用天子之礼殓葬太子,加谥号为昭明。五月,葬于安宁陵,下诏命司徒左长史写作哀册文。太子之死震动朝野,京城男女奔走宫门吊丧,人群塞满了道路,哭声震天。其他地方的人民知道了太子的死讯后都极为哀伤。531年四月的梁朝上至天子下及万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526年十一月,昭明太子的母亲丁贵妃去世。昭明太子派人买到了一块好墓地,正要准备修葺下葬母亲时,有一个卖地的人找到了梁武帝身边的太监俞三副。跟他讲,自己有一块地很想卖,如果能高价卖给太子,俞太监可得其中的三分之一。俞太监心动,便跟梁武帝说,太子现在要安葬母亲的那块地不是不好,但有一块地要比这块更好。
梁武帝问道:“墓地有好坏之分吗?”
俞太监急忙道:“当然有,您的夫人的墓地或多或少地对您有一点关系啊。”
梁武帝大惊,“好,你让太子换墓地。”
就这样,昭明太子把母亲安葬到了俞太监买回来的墓地里。过了不久,有个江湖术士看了那块墓地后,跟太子说,“这块墓地折您的寿啊。”
昭明太子也大惊,“我该如何是好?”
术士道:“可设法延长寿命。”
按照术士的交代,昭明太子将制成的蜡鹅和各种物件埋在了墓旁。本来,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埋在土里的东西,很难见到天日。况且,昭明太子只是为自己着想,并无谋害他人之意,说穿了,无非是为自己祈福罢了。可因为两个太监(又是太监!),这件事居然成了昭明临死时都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恨事。
这两个太监的名字叫鲍邈之和魏雅,两个人都很受昭明太子的喜爱。但后来,太子疏远了鲍太监而更加对魏雅亲近。鲍太监就把自己在东宫听来的事情告诉了梁武帝。梁武帝心下怀疑,但还是派了几个人去墓地挖了一回。果然,挖出了东西来。梁武帝大怒,准备将此事一查到底,幸好有大臣觉得此事只是小人从中作梗,况且,昭明太子平时所为没有一点不孝的痕迹。如果这样地查下去,对太子很不利
·上一篇文章:太子孙登——孙吴政权的遗恨
·下一篇文章:太子杨勇——他败给了人品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gu.cn/news/kinggushi/0791114745K7FJDH2GD6GKI8IA1HI1.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安徒生 |
安徒生 |
安徒生 |
兼听则明 |
安房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