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商传

      首先的一位名叫杨士奇,江西泰和人,他不是进士出身,建文初被推荐到朝中参加编修《明太祖实录》,就是参写明太祖一朝的历史。朱棣进南京的时候,他就迎附了,被选入翰林院为翰林编修。翰林编修是翰林院里的一般官员,品级只有七品,在明朝九品官员当中,算是品级比较低的,这一年他三十八岁。

 

      第二位名叫杨荣,是福建建安人。他是建文二年的进士,此时他当官也不过两年时间,他原来就是翰林编修。朱棣入南京的时候,就是他跑去告诉朱棣要先去祭朱元璋的陵墓,然后再登极当皇帝,因此得到了朱棣的信任。他原来的名字叫杨子荣,这时候朱棣就给他改名叫杨荣,并且选他入内阁。他比杨士奇小六岁,这一年三十二岁。

      第三位名叫解缙,也是江西人,吉水人。当年三十四岁。他就是民间传说中鼎鼎有名的解学士。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写诗,还跟当朝丞相斗过诗。他在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是明太祖最欣赏的才子。不过才子通常有弱点,他这个人有点恃才自傲,说起话来口无遮拦,在朱元璋时代就曾经上过一份万言书,大胆谈到许多当时的弊政,其中就说朱元璋时代,“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时无罪之人”。不过,朱元璋不仅没有怪罪他,还说他是个少有的人材,可是他始终也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后来朱元璋干脆让他回家读书去了。他正在家读书的时候,朱元璋死了,他就跑到京城来,结果被人检举,说他违反组织纪律,本来安排你在家读书的,又没让你来京城,你这是擅自行动,结果解缙为此受了处分,谪贬到西北的卫所去当了个吏员。后来他托了人情,才又回到朝中,给了他一个在官员中最低的位置叫翰林院待诏,级别只有从九品,按现在的体制大概也就是个副科级吧。正在这时候,朱棣打进南京了,他正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呢,所以他就毫不犹豫地投靠了朱棣。

      跟他一起入阁的还有一个名叫胡广的人,是他同乡,也是江西吉水人,也是个才子,比解缙小一岁,是建文二年的状元,被安排在翰林院当官。朱棣进南京的时候,他和解缙一起迎附了。

关于他们两个人迎附朱棣,野史中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朱棣进南京的前一天,解缙、胡广还有一个名叫王艮的和一个名叫吴溥的官员,因为是邻居,就集中在吴家,谈谈今年打算。当时解缙十分激动,陈说大义。胡广也附和他,说要舍生取义,为国赴难。只有王艮什么也没说,低头不语。几个人说完散了回家,吴家的小儿子就说了:我胡叔叔要是为国家而死,真是光荣呀!可是吴溥却对儿子说:不会的,他和你解叔叔都不会死的,这里面只有王叔叔会去殉国的。他的话音未落,就听见隔壁传来胡广指挥仆人的声音,说:外面甚乱,看好家里的猪。吴溥于是对儿子说:一只猪都舍不得,怎么会舍生呢?正在这时候,另一边的隔壁就传来哭声,原来王艮已经自尽了。这个故事并不十分可信。因为有记载说王艮早在朱棣夺位的前一年,就已经去世了。

      第五个人名叫金幼孜,江西新涂人,也是建文二年进士,这一年三十七岁。

      第六个人名叫黄淮,浙江永嘉人。朱棣夺位后迎附,得到信任。入阁时三十六岁。

      第七个人名叫胡俨,江西南昌人,建文初当过和尚,后被荐举入京,正赶上朱棣进南京,被选入翰林院,进入内阁。七个人当中,他的年龄最大,这一年四十三岁。但是他在内阁的时间也最短,第二年就调离了。他为什么这么快就被调离?可能主要还是因为他不大适合这个岗位。他在七人当中年龄最长,为人最谦和,不过史书中记述说他“少戆”,“少戆”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六次辞去高官的大清军事奇才
·下一篇文章:唯一被载入正史的千古奇丐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gu.cn/news/cqgushi/10718182932C0KCE05B44JJ004368CF.htm


【相关内容】

大才子袁枚为何一生只写了一首词?

刘继兴

不近粉黛的唐才子有啥隐情?

知白守黑

苏东坡情感大揭幕:少年才子曾经被逼逃婚

佚名

谁是中国古代第一“风流才子”

越楚

徐才子巧断字谜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