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毛泽东第一次走出中国。在前往莫斯科途中的火车上,途经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荒原的几个日夜中,毛泽东曾对随行的翻译、苏联汉学家费德林谈到自己战争年代的写诗动机,不无感慨地说过:"现在连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种严峻的现实。"他沉思地说:"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当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倒写了几首歪诗,尽管写得不好,但却是一片真诚的,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写不出来。"

    显然,毛泽东所不满意的,不是自己真正写不出诗来,而是担心自己失去了写出好诗的环境--斗争的压力和乐趣。这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的。

    尼克松没能引起毛的兴趣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在来中国之前,白宫助手为他找来了英文版《毛泽东诗词》。尼克松精心阅读并从中挑选了一些诗句,试图以此找到共同话题,达到在没有解决台湾、越南问题的情况下促成中美合作的目的。

    2月21日晚的宴会讲话中,尼克松说:"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但是,尼克松最终没有引起毛泽东谈诗的兴趣,也没有达到使中国在原则问题上让步的目的。

    1974年5月,毛泽东又会见了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大主教。马卡里奥斯说:我读过毛主席的许多诗词,十分爱读。这些诗词中含有人道的感情及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关于生活的概念。毛泽东只回答:我不会写诗呢。马卡里奥斯坚持说:不管怎样,你是在写诗,书写历史并改造自己的国家。他还有趣地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诗说:花一样的国度里到处都是太阳("芙蓉国里尽朝晖")。  

    虽然马卡里奥斯从宗教的认识角度提出毛泽东诗词的"人道的感情",没有得到毛泽东的认可,但他看到了诗词书写、改造人类思想的作用,确实比尼克松的实用主义要深刻。

    1975年1月12日,毛泽东会见了联邦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施特劳斯谈到同行的国务秘书施莱夫人特别喜爱毛泽东诗词,来华前推荐他也读了。毛泽东仍旧回答:我不会写诗。施特劳斯说:至少过去会。毛泽东却坚持说:过去也不会。我会打仗。施特劳斯说:会打仗,会写诗,会领导人民做不少事情。

    虽然来访的外国人因政治见解、文学造诣不同及对中国旧体诗词的难以理解,对毛泽东诗词存在着较大隔膜,同时毛泽东的回答也必然包括着谦虚成分,但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在他们面前评价自己诗词的一个共同态度也是明确的--不愿意把自己的诗词当做文学,而是当作一种武器,和自己的斗争结合在一起。

    引人注目的"反修"诗

    在已经公开发表的近70首毛泽东诗词里,第一次将世界形势作为背景的,应数1935年10月毛泽东长征中写下的《念奴娇·昆仑》。词中写到,"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毛泽东后来的自注这样解释:"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在此之前,毛泽东的诗词中尽管出现过"世界"、"宇宙"等词语,但都是指作者的生活环境或是主观世界,并非国际形势。

    这首词写作于红军长征即将结束,面对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毛泽东开始真正走向了世界,考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际战略。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开国中将被追杀 警卫员和保姆通奸未施救
·下一篇文章:毛泽东成人之美促成四桩婚姻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gu.cn/news/jsgushi/093170155943FE27K0H7H75E07FJ42.htm


【相关内容】

唐朝公主如狼似虎:竟曾“霸占”过诗人王维

佚名

“中山舰事变”发生时毛泽东提建议为何未被采纳

佚名

唐代诗人是怎样记录嫖娼经历的

佚名

毛泽东的妻子:江青死前的最后一句话

佚名

史实揭秘:毛泽东一生中内心最痛恨的人是谁

柯云路

毛泽东逝世:全世界仅一个国家不闻不问

佚名

毛泽东成人之美促成四桩婚姻

刘继兴

从弃妇到阶下囚:唐诗人鱼玄机绝唱

佚名

史海回眸:毛泽东“摆平”陈毅粟裕之争

佚名

毛泽东一生的十大尴尬事:大将发难元帅夜逃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