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李亚平

调,远不像阿敏那样锋芒毕露。因此,福临继位以后,他主动要求将自己排在多尔衮前面的名次放到多尔衮之下,并要求诸王大臣商讨国事时,只报告多尔衮即可,不必报告自己。迁都北京后,他还率领诸王大臣主动要求在礼仪上,大幅度提高多尔衮的待遇。他做得应该算是足够了。然而,多尔衮为了满足多铎的要求,还是不肯放过他。当时,多尔衮的王府壮丽不亚于皇宫,却以济尔哈朗的王府超标为由,罢黜了他的辅政王,换上了多铎。这种仗势欺人、公然行私的行径实在太过乖张,不可能不引起济尔哈朗的痛恨,也不可能不引发人们的不平。 

  多尔衮对于豪格的处置,近乎丧心病狂,充满了不祥的气息。因此,尽管我们找不到多尔衮谋夺皇位的确凿证据,但这些排斥异己的举动,的确让人具有足够的理由感到不安。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可能特别希望多尔衮能够登上皇位。按照努尔哈赤生前制定的汗王推举制度,他们的愿望并非毫无道理。可惜,斗转星移,时势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他们的骄横和两白旗的威势,除了有效加深人们的恐惧与愤怒之外,令人对多尔衮的生前身后很难产生什么更加乐观的想像。 

  这一切,都是在小皇帝和孝庄皇太后眼皮底下发生的,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是皇太后纵容和支持了多尔衮兄弟。事实上,为了福临的皇位,孝庄皇太后确实在很长一个时间段里,无条件地支持着多尔衮,直到他成为“皇父摄政王”为止。因此,对于多尔衮所做的一切,皇太后不可能不面临人们疑虑的目光,从而陷入尴尬。她只有有效地将自己打扮成多尔衮跋扈和野心的受害者,方才可能摆脱这种尴尬。 

  顺治五年,代善老病而死。顺治六年,辅政豫亲王多铎死于天花。顺治七年,多尔衮病死。努尔哈赤时期的八大和硕贝勒只剩下了济尔哈朗与阿济格,皇太极的四大亲王则只剩下了一个济尔哈朗。 

  面对阿济格的桀骜不驯,面对两白旗将士失去最高统帅的惶恐,面对多尔衮留下的诸多不平与动荡不安,只有济尔哈朗具有足够的威望与能力摆平这一切,只有济尔哈朗能够让孝庄皇太后母子摆脱尴尬的局面。这应该是孝庄皇太后迅速起用济尔哈朗,杀死地位崇高却不得人心的阿济格,并将一切恶行统统堆到多尔衮头上、严酷对待死后多尔衮的唯一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说,时年同样三十九岁的孝庄皇太后,其心计与无情,远在多尔衮之上。在她的老辣、深沉、阴狠面前,多尔衮简直就像是个混沌初开的毛头小伙子。 

  十年后,孝庄皇太后的儿子顺治皇帝死时,他的遗诏是在孝庄皇太后的一手主持下定稿并布告天下的。在这篇遗诏中,用皇帝的口吻,列举了福临自己生前的十四项罪过,基本可以看成是一份皇帝的罪己诏。 

  这位皇太后真够可以的。当年,为了儿子和自己的地位,她不惜降尊纡贵、自贬身价以取媚于多尔衮。多尔衮死后,为了儿子的皇位和摆脱自己的尴尬,她以中国历史上只有针对不共戴天的仇人才会采用的手段,清算了对她们母子恩德大于天的多尔衮。后来,在和福临闹得形同冰炭、几乎反目为仇的情势下,又在他死后,用儿子的口吻清算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当一种政治文化让一位情人和母亲只能用这种方式行事的话,也真是够令人不寒而栗的。只有乖戾而没有人性的皇家传统,才会造就出如此乖戾而没有人性的政治动物,让人夫复何言? 

  平心而论,这样的遭际,对于孝庄皇太后来说,也应是足够惨痛。儿子死的这一年,她年近五十。按照当时的标准,已经是一位老妇人。这种心路历程,可能促使她特别细心地呵护教养孙子玄烨,并终于培养出了一位足够出色的康熙皇帝。假如不是这样的话,孝庄皇太后在历史上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恐怕就很难说了。 

  文章摘自《前清秘史:在历史的拐角处》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后宫队伍最庞大的皇帝:一朝天子四万佳丽
·下一篇文章:唐玄宗一生中的三大极品女人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gu.cn/news/hggushi/099212242BBB3G28DKD6D5652KD1E.htm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