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以后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之后,汉朝根据当地习俗分设五属国,后来又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真正成长为优秀的军事统帅并形成自己军中班底的定山之战。
检验能力 重点培养
首战令霍去病脱颖而出,也使他在以后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成为汉武帝用将的首选人物。在这里与其说霍去病喜欢冒险,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据现在推测,汉武帝的这次河西之征任用刚满20岁的霍去病为主帅单独统兵一万进击河西多少有些试探的成分,让霍去病去放手一搏,碰碰运气。
汉武帝的另一个目的应该是检验一下霍去病的大兵团作战能力,因为他急于打破双方各占胜场的胶着状态,渴望均势的突破。放眼朝中诸将,最能贯彻他战略意图的恐怕就是这个天赋极高而尚缺火候的冠军侯了。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品级与大将军相等。他率领精骑1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发,攻打匈奴。霍去病果然不负众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这也正是汉武帝希望看到的正规大兵团作战的实例。希望霍去病在这里能锻炼出自己的军事才能。
结果霍去病大获全胜,一扫过去与匈奴战争的颓势,取得空前的成功。霍去病终于有机会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在他之前恐怕没有哪一次战役,哪一个将领以这样的大兵团打过这样的大穿插、大迂回战。
霍去病六天中转战五国,长驱直入,高歌猛进。他集中优势兵力在连连攻破河西的五个部落后,避开浑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御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东急驰一千多里至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合短兵与卢侯、折兰二王鏖战于皋兰山下。
霍去病用兵灵活、随机应变、避实就虚、军无定式,不按常理出牌。在运动中屡出重拳,闪击制胜,打得匈奴人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对于其神出鬼没的运动战,匈奴人很不适应,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而皋兰山一役则是双方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杀。霍去病挥师东进,在皋兰山与以逸待劳的卢侯、折兰二王主力接战,是一场真正的正面战、攻坚战。此战霍去病部毫无取巧之机,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打得异常残酷。
虽然最后力斩卢侯、折兰二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己方也损失惨重,1万人的队伍,最后回师时不足3千。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但霍去病顶住了对手反扑的凶猛气焰,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带领全军前赴后继、奋勇拼杀,真正当得起其冠军侯的称号。
认清实力 建立军威
经此一役,汉军内部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实力,而匈奴也算是真正领教了汉军的悍勇。汉军打出了信心,打出了威风,此后不再惧怕以少打多。虽然损失惨重,但经过这次血的洗礼的幸存者会成为抗匈的中坚力量。对于那些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又回来的勇士来说,应该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他们害怕的了。
霍去病的军队从此树立起顽强、勇猛、奋不顾身的军风军威;并形成了进攻、进攻、再进攻,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半步的强悍风格。而霍去病经过此次战役也奠定了其当朝第一勇将的地位,并且在军中以无可争议的事实树立起威信。至此,属下诚服,众人钦佩,对于其统兵的能力已无可置疑。
除了霍去病感到高兴外,另一个感到高兴的就应该当属汉武帝了,因为这是一场他久盼的胜利。他要用铁的事实告诉那些保守的大臣们,主动出击,深入敌后,彻底击溃匈奴,将他们赶出大漠才能永久解决汉匈边关之争。他感到完成其鸿图大业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了。
至此朝中保守的、
·上一篇文章:关羽妻子儿女的悲剧归宿
·下一篇文章:北宋名相富弼:积贫积弱王朝培养的优秀外交家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gu.cn/news/cqgushi/099920393387J485EDB364GCFJE460.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越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