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你。”于是从此江淹的辞赋文章就不行了。另一段与《诗品》记载的相似,也是还五色笔给郭璞,不同的是结果“尔后为诗绝无美句”,就是说没有“不复成语”那么严重,只是作诗没有什么精彩之处而已。
这些故事,我们只能把它当作神话传说,不可当真。但江淹才思减退却是事实,于是很多后人研究者不满足于这些故事的草率,试图探讨江淹晚年,尤其是自宣城太守卸任后,作品不如从前的真实原因。我在这里把前人相关的研究结果列举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
根据现代学者曹旭在《诗品集注》中的总结,清朝以前对江淹才尽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江淹晚年遇到喜好文墨而又气量狭窄的梁武帝,不敢以文才凌驾于帝王之上,所以故意“藏拙”,不是真的才尽。
第二、江淹对当时流行的“永明体”文风不满,但无力与之抗衡,只能搁笔表示抗议。
第三、江淹由于生活环境改变,晚年已身居高位,俗务缠身,没有时间进行文学创作。
第四、江淹真的才尽了。
近年来,很多现代学者或其他研究江淹的人们,对其“才尽”的看法仍然众说纷纭,总体来说大致有两类说法:
第一、部分研究者坚持认为江淹确实“才尽”,只是“才尽”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
第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才尽”只是江淹远离祸患、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并非真的才尽。
对于这些看法,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符合自己口味的选择。我个人更倾向于江淹之所以才尽,应该确实是官至显达,俗务太多造成的。因为毕竟不管做官,还是做文学,都需要竭心尽力。要想两者兼备,我想,这多少有些难为了江淹。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一件事情,解释的原因越多,似乎每个说法都有道理,但其实这恰恰离真相也就越来越远。
在我们学到的历史人物中,我们的教科书常常说某人具有优秀的才华,但是因为政治黑暗,使得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比如李白、苏轼等等。一生受人排挤、屡遭贬谪。但我想这其实是一个误导,因为江淹恰好向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反证,一个人是否能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得看他是否在这方面具备才能。我想假如李白、苏轼真的能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为,那么,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就不会那么千古扬名了。
像江淹这样具备优秀政治智慧以及正直人品的人,我想我们后人不仅要记住,而且应该好好学习!一句“江郎才尽”,不知道让多少人对这样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误会了多少年啊!
·上一篇文章:中国历史上七大老子英雄儿狗熊的人物
·下一篇文章:三国中最恐怖的款待:为招待刘备杀妻供食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gu.cn/news/cqgushi/08791737112J5F0JAG666BGH665AB5.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