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4 ,另一个争论点在于评价卫霍及李广各自的军事才能上。王维诗《老将行》云: " 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封缘数奇 " 。李广运气不佳是肯定的了,老头子年轻时碰上无为而治的汉景帝、捞不着仗打,等喜欢打仗喜欢用年轻将领的汉武帝上台、李广已经老了,李广有过 5 次独立领兵的机会,却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以失败而告终,惹得那时候还不算太迷信的汉武帝最后只好偷偷告诉卫青不要重用李广。至于李广个人的军事才能,很多人的意见是李广可以做一偏将猛将、但不适合作独立领军的人物,他的军事思想适合打防守反击,却不适合汉军后来赖以击破匈奴所使用的大兵团作战方略,也有人说李广只是从来没有找到印证自己才能的机会而已。至于卫青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嘻嘻,这个根本就不用讨论,天幸而言,实在是污蔑这两位将军,一个人一次运气好可以理解,不可能连连中大奖。霍去病的成功在于他敢打敢拼毫无畏惧,屡屡跟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较量,强悍之气令向来凶蛮的匈奴也为之胆寒,所以在他跟匈奴人的战争中从未落过下风。河西受降,更见这位霍少的胆识,当时匈奴人一片混乱、情况不明,霍少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内乱,不必自己冒险到一堆炸了窝的匈奴人中去犯险,因为被匈奴乱兵杀死或俘虏的机率很大(匈奴当时有四万人、霍少只有一万人),而霍少竟然大胆地冲入匈奴军中,不伤己方一人却杀死哗变的 8000 匈奴人,再降伏了余下四万人。仅仅用天幸来解释,霍少有知,会气得给你一箭的。


   如果他们两人不是汉武帝的外戚,历史也许会对这二人的功绩做出更为公正的评价。可是如果他们不是外戚,也的确不可能得到这样展示才华的机会。所以正反双方的论辩,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个人比较喜欢霍去病,所以对他和卫青自然多所维护。我想,对 于卫、霍二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大在乎旁人对自己的评价,苏武他爹苏建曾经劝过卫青:你大将军如此英武盖世,但是外间对你的评价不高哦,要不要找些文人墨客来给你鼓吹一番。卫青认为:人臣奉法尊职而已,没这个必要。有了这个品性,足可见其为人的真实,即便他们有缺点,那也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缺点,而人,孰能无过。

   这段历史由司马迁来记叙,就还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对待卫霍二人上,号称公正的司马迁是否包藏了一点私心。司马迁的《史记》是公认的信史,但是《史记》同时又是一部文学意味十足的作品,司马迁不可避免地带入了 很多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李广单独作传、跟卫青霍去病传并列,本身已带有很明显的比较意味。但是仔细分析其内容,不得不佩服司马迁的公正持中,他的确十分地欣赏李广(有史家考证出司马迁跟李广家族世代交好),精心打造了李将军悲剧英雄的形象,但是也忠实地记下了李广历史上的污点。对于卫霍二人,他同样奉行了不扬善、不隐恶的原则,赞了卫青的忠厚宽仁,贬了霍去病的骄纵不羁,把汉武帝大部分外戚归入佞幸之列狂踩一通后,还不忘特意加一句 "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 倒是一些后人妄加猜测,胡乱曲解太史公的意图,把司马迁骂李广利的话强加于卫霍二人头上。呜呼,微斯人、吾谁与归,能够与司马迁同时代,汉朝幸甚,大汉子民幸甚!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我对卫青霍去病战功的一点看法
·下一篇文章: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gu.cn/news/cqgushi/07911837297DEE9392K9A0JAHI3JI7.htm


【相关内容】

蜗牛的悲哀

新美南吉

战神天威:霍去病是中国古代头号战神吗?

佚名

战神天威:卫青七战七捷驱逐匈奴千里之外

佚名

大汉冠军侯霍去病:一生征战难求一败

佚名

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佚名

我对卫青霍去病战功的一点看法

佚名

朱慈烺:末代太子的悲哀

佚名

霍去病杀了李敢是不是有意的?

佚名

三个幸运儿

格林

煮酒论史:霍去病是中国古代头号战神吗?(图)

佚名